编者按:
1994年,二连浩特供电局在全国首开电能跨国交易的先河,随着一条银线跃出国门,拉动着两国人民的交流交往在经贸相助中日趋紧密。三十年初心不改,三十年矢志不渝。2024年是中蒙建交75周年,“一带一路”新起点下,陪同着内蒙古加速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泛口岸经济蓬勃生长。内蒙古必威betway承继互帮互惠、相助共赢的理念,深入践行“开放蒙电”生长战略,不绝重构蒙电外送新花样。今天,我们穿过时间轴,探寻对蒙供电的足迹。
头顶“祖国北大门”的美誉,二连浩特的都会名片是什么?是“恐龙之乡”“商贸驿站”,亦或是“开放之门”。
作为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市也是中蒙俄国际贸易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都会。古往今来,这里商贾马帮络绎不绝,中外客商熙熙攘攘,见证着草原丝绸之路的经贸茂盛,织就了“送进来”“运出去”的口岸经济盛景。
殊不知,在二连浩特出口的众多贸易品类之中,电力以其奇特的效能,将这座疆域小城与近邻扎门乌德市的生长轨迹紧密融合,一条跨越国界的银线串联起了两国的深厚情缘。
登上国门展厅顶层观景台远眺,可以看到四块界碑耸立在铁路线两侧,一辆辆由蒙古国驶来的货车徐徐入境。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市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都会之一,自此,这座“美丽之城”正式进入了属于自己的“革新开放”时代。一时间,“洞开大门迎客来”的生长理念让二连浩特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然而彼时,与二连浩特隔界相望的扎门乌德,全市人口只有2000余人,仅靠两台柴油发电机组支撑生爆发活,供电质量极其不稳定。
1994年年初,扎门乌德市铁道部和铁路供电局正式向二连浩特供电局提出供电申请,获得了外地政府和内蒙古电业治理局的高度重视。在全国规模来看,电力出口尚无先河,相助模式更没有可借鉴的样本,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曾赴蒙古国加入过前期调研的退休职工刘长林回忆,其时,全体二连浩特供电局职工都怀着使命必达的决心,争取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1994年5月,中蒙双朴直式签署了供用电协议,6月28日,总投资60万元的二连浩特市至扎门乌德市10千伏配电工程竣工,该工程也是我国首个电力出口创汇工程。8月27日,10千伏中蒙线正式向扎门乌德市供电,日送电力1000千瓦,扎门乌德市人民生活生产正式步入了网电时代,其时的二连浩特供电局成为了全国首家对蒙古国供电的企业。
在建立供用电相助关系初期,两方建立起常态化相同联络机制,频繁地技术交流不绝刷新着蒙古国是情人员对电力设备的认知,也引领着扎门乌德市电力事业一步步迈向新台阶。
一时间,作为一种奇特的“贸易品”,跨国电力的强劲注入,发动了扎门乌德市旅游业、餐饮业迅速兴起,开启了扎门乌德市实现经济腾飞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澎湃电能发动疆域贸易兴起,两座都会的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在爆发悄然改变。如今的扎门乌德,借助优越的地舆位置,在中蒙俄经贸相助浪潮中,成为了蒙古国对外贸易最大的陆路通商口岸,被称为“蒙古的小香港”。